11月10日,我校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第二期线上汉语教学系列讲座成功举办。本场讲座主题为“动态助词‘了’使用偏误及教学对策”,主讲人为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孔院外派教师袁庆德。讲座由孔院教学督导王琪老师主持。中方全体在亚教师及志愿者共计11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袁教授展示了学生复述课文作业中的一个句子:“杰克告诉马大为和小燕子,他跟玉兰结了婚。”并让大家分析这个句子中的动态助词“了”使用是否得当,从而将现场氛围带入讲座的主题。袁教授又通过将两组动词相同而语用不同的句子进行了对比,清楚地显示出助词“了”和语气词“了”的不同语义和出现的不同语境,然后指出,在前面那个复述课文的句子中,本应该使用语气词“了”,却使用了助词“了”,这是助词“了”使用上常见的一种偏误。还有一种偏误正相反,该使用助词“了”的时候,却使用语气词“了”。另外,在不该使用助词“了”的时候使用,而在该使用助词“了”的时候不使用,也是助词“了”使用上常见的偏误。
袁教授又分析了助词“了”使用偏误出现的原因,并针对常见偏误提出了教学对策。指出,应使用语气词“了”时却使用了助词“了”,应使用助词“了”时却使用了语气词“了”,这不仅是助词“了”使用的偏误,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语气词“了”使用的偏误,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助词“了”和语气词“了”的区别。比如,在陈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时,在动词后面加助词“了”,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而当需要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个消息告诉别人的时候,在句末加语气词“了”,表示这件事情已经发生。其次,还要了解助词“了”的使用规则。在这一部分袁教授主要讲解了“了”在受语境、事情发生的时间及持续的时间、句子的结构、动词的种类、动词后的附加成分、句子的语义和语用等因素影响下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例如,控制动词和使令类动词的后面不加助词“了”。由于学生不了解这些规则,经常发生助词“了”使用偏误。另外,有的方言区用“了”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完成”的意义,这种用法还出现在了教材中的课文里,这时要向学生讲清楚这种用法的“了”不是动态助词“了”,否则会影响学生对助词“了”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正确理解。袁教授还举例说明了助词“了”在早期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显示出了助词“了”使用规则的完善过程,这都有利于纠正学生们的偏误。袁教授对助词“了”使用的这些规则的归纳,引起了参加讲座的老师们的极大兴趣,现场提问的热情不断高涨。
最后,大家对袁教授讲解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向袁教授请教,袁教授也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专业的解答,确保老师们可以从中获取知识的真谛。老师们纷纷表示,此场讲座解开了大家长期以来对“了”的很多疑团,丰富了老师们的汉语本体知识,为老师们的汉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本次讲座激发了教师们对汉语本体知识探讨的高度热情,这不仅丰富了教师们的汉语专业知识,还有助于提高教师们汉语语法教学的技能,从而促进亚美尼亚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团队在汉语专业知识方面的进步,使亚美尼亚汉语教学事业更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