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未知的旅行,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哪儿。记忆将我拉回到五年前,一个意外的调剂电话,我便与亚美尼亚结缘。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因为这里的人,因为这里有一个我爱的集体——孔子学院,在回国后我再次选择归来。

图1:开往春天的列车
当飞机缓缓落下,我再次站到魂牵梦萦的土地上,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亚美尼亚,我又来了。
此次出国我的身份已由一个汉语教师志愿者变为公派教师。尽管曾经的学生已经换成了新的一批,尽管孔子学院的伙伴大多已是陌生的面庞,但不变的是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老师们依然积极向上的风貌,孔子学院一如既往对国际中文教育和文化推广的坚守,依旧如家一般的温馨。

图2:课堂教学
我承担了孔子学院三个班和第二中学一个兴趣班的教学工作。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孔子学院的工作也由线下转为线上。以一个“女主播”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而我的学生汉语水平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年龄层不同,这就要求我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通过各种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自己的学生一点一滴进步与成长,从“a、o、e”到可以用汉语进行流利地交流,能够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去到中国留学深造,我都发自内心地为他们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所从事的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而自豪。

图3:网络教学
除了日常教学活动,孔院还经常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庆中秋、中文歌唱比赛、汉语征文比赛、“汉语桥”、掐折纸、端午剪纸等,最近迎新春——电影电影展活动又将在线上举办。即使疫情当道,但在院长的带领下,孔院各项活动依然有条不紊如火如荼举行。每次活动,我都会和老师们一样积极组织参与,团结合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不仅锻炼了自己,也让我收获了成长。

图4:担任中文歌曲大赛评委
正如老师们所说的那样,孔子学院就像一个家。王婵娟院长如沐春风的关心从未缺席,刚来时很多老师都是第一次出国,细心的王院长为缓解大家的思乡情周末组织大家去景点游玩,疫情一开始便时时叮嘱老师们注意防护。临近新年,王院长悄悄为大家准备了礼物,让老师们既惊喜又感动。除此之外,王院长还知人善任,根据老师们的特点恰如其分地分配不同的工作。平时老师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认真严谨的袁庆德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帮助我审稿并指出我新闻稿中出现的问题,哪怕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是他教会了我细节的重要性。宿桂兰老师和周玉琨老师总是毫不吝惜地分享自己的经验,给我们指引方向。疫情期间韩明杰老师和张立志老师自告奋勇挨家挨户为老师们分发口罩等防疫物品……在这儿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给我们带来生生不息的希望。

图5:卡姆湖畔
亚美尼亚埃里温,这座美丽而安静的小城,这里有给予我提携鼓励的院长和老师,有与我并肩奋斗的伙伴,有我最亲爱的学生,是你们给了我的那么多汹涌澎湃的感动和奋勇向前的力量。因为有你们,我又多了那么多可以温暖余生的记忆。
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在亚美尼亚的三年多时间里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学会了感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不忘初心,怀揣着自己的汉教梦,继续砥砺前行。

一次上课时不小心提及关于“离开”的话题,学生们突然问:“老师,您什么时候离开亚美尼亚?可以等明年我们毕业跟您一起去中国吗?”一张张真诚的面庞,一声声暖暖的话语一下子触碰到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一时竟无语凝噎。还未离开,便开始想念,这或许就是在亚美尼亚——这座上帝的后花园的意义。
作者简介:
林爽,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现任我校亚美尼亚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公派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