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大中华文化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领域,更好地普及汉语,让更多的俄罗斯朋友了解中华文明,热爱中国,我校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课走进当地幼儿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孔子学院要走进当地社会、走进当地百姓生活,更好地与新西伯利亚各个层面融为一体,学汉语就要从娃娃抓起。许琳主任曾经这样说过:国际汉语推广什么时候能够进入国外中小学,能够进入国外中小学的正规教育体制,那才是一个大的飞跃。近日,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课走进新西伯利亚315幼儿园。
班里的小学员均为该幼儿园的孩子,年龄为六岁左右。少儿班的开设也受到了该幼儿园园长和老师的热烈欢迎。园长第一个把自己的孙女送来学习汉语,见到中国老师时还非常热情的用从孙女那儿学到的“你好”来打招呼。
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马艳玲承担了少儿班的主要教学任务。考虑到少儿第二语言习得的特征,她和担任助教的苏老师一起,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反复的演示,实现了“用汉语来教授汉语”的课堂效果。结合少儿的认知心理特征和语言的习得规律,马老师的课从游戏入手,用整个游戏来组织课堂,寓教于乐,师生互动,激发了小学员学习汉语的浓厚兴趣。
孔子学院走进俄罗斯幼儿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俄罗斯人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解的渴望,俄罗斯孩子对学习汉语的浓厚兴趣,同时也感受到在幼儿园开设汉语课的重要性,扩大了孔子学院办学的辐射网,增强孔子学院在当地办学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杨美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