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孔子学院

俄罗斯孔子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外孔子学院 >> 俄罗斯孔子学院 >> 正文

喜迎国庆 欢度孔子学院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俄罗斯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7日来源:孔子学院工作处   作者:毛爱玲

当地时间10月1日,为喜迎国庆,庆祝“全球孔子学院日”,我校俄罗斯孔子学院在新西市中心“太阳城”休闲购物商城隆重举行了庆典和一系列文化活动。此次活动是由国家汉办主办,我校俄罗斯孔子学院和辽宁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联合承办。近千名当地民众参与体验了此次文化活动。

图片1:体验画糖画.JPG

图片2:学做糖人.JPG

图片3:掐褶纸作品展.jpg

图片4:孩子们学做穿着龙袍的套娃.jpg

图片5:学写毛笔字.jpg

图片6:中国武术表演.JPG

图片7:水袖舞表演.JPG

图片8:汉语体验课.JPG

图片9:活动现场.jpg

图片10:掐褶纸专家李老师赠送给孔子学院琴、棋、书、画四件折纸工艺品.JPG

图片11:外方院长赫里普诺夫接受采访.JPG

庆典开始前,吹糖人、折纸、书法三大展台前早已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当地民众对这三项中国民间艺术充满好奇,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摄,更有一些民众跃跃欲试,想亲自动手做一做。吹糖人展台前熙熙攘攘,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这门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次为大家带来糖人艺术的是李氏糖人第五代传人李凤艳老师,李老师用糖稀两三下就做出晶莹剔透的各式各样的糖人,孔雀开屏、小灯笼、龙凤呈祥……俄罗斯当地民众无不惊讶,各个赞叹不已。掐褶纸展区则是让俄罗斯人见识到了除剪纸以外不一样的纸文化。掐褶纸非物质文化技艺继承人李雪老师用一个个生动逼真的折纸艺术品,带领大家走近宫廷服饰文化。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是穿着龙袍的套娃,尽管制作过程略微复杂,但丝毫不减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看着一个小套娃成功做完,孩子们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书法体验区则带领当地民众走进汉字的无穷魅力之中。在王歌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地拿着毛笔学习书法,一横一竖,有模有样。

庆典活动在舞狮中拉开帷幕。辽宁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李秘书长致开幕词,他充分肯定了孔子学院这十年来为中俄两国间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互动合作和深化两国人民友谊中做出的巨大贡献。随后俄罗斯学生大展身手,表演了多项精彩的节目:区域汉语桥比赛冠军萨沙倾情献唱《时间都去哪儿了》,俄罗斯武术中心的少年们为观众带来的中国武术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孔子学院林筱博和柳铭钰两位老师还献上一段柔美的水袖舞。最后,韩波老师为大家上了一堂汉语体验课。现场观众兴趣盎然,流连忘返。

此次庆典以中国民俗文化展示、参与制作的方式进行,让俄罗斯民众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民间艺术,增加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此次文化活动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孔子学院的首次合作,促进了中俄两国民间艺术交流,让俄罗斯人民进一步了解汉语和中国文化,更扩大了孔子学院的影响力,提升中国的软文化实力。

庆典活动结束后,掐褶纸专家李老师赠送给孔子学院琴、棋、书、画四个精美的折纸工艺品,糖人艺术专家李老师则赠送了小丑踩高跷二人转糖人,祝孔子学院越办越好,为中俄两国间的友好交流书写新的篇章。

新西伯利亚电视台、新西伯利亚国际广播中心等多家媒体全程记录庆典过程和艺术品制作,并采访了中外方院长及民间艺术家。

相关链接:

李雪,女,1976 年出生,是李氏掐褶纸艺的第四代传承人。2010年李氏掐褶纸艺被批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雪于2008年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李氏掐褶纸艺是唯一指定的民间工艺品。作品的种类有清宫系列,东北民俗风情系列,工艺画系列,花卉系列,卡通系列,定制系列等。

李凤艳,女,李氏糖人第五代传人。2015年李氏糖人制作技艺被评为沈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4月,李凤艳跟随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团赴非洲毛里求斯,参加“第十届唐人街美食文化节”,并参加了中西唐人交流会,让中国民间艺术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李凤艳在吹糖人里面加入了中西糖艺和捏面人的制作方法,使糖人色彩更加艳丽,带给人们更多的视觉和味觉上的享受。她还花费了六年的时间,专门来研究能够把糖人保留住的方法,终于制作出了不怕晒的糖人。

作者:毛爱玲

上一条:我校俄罗斯孔子学院开设中国文化课与书法课 下一条:我校俄罗斯孔子学院与当地政府联合举办新西伯利亚市第二届国际图书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