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建设

国际中文教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建设 >> 国际中文教师 >> 正文

千岛之国,千般回忆

——印度尼西亚光荣岁月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0日来源: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办公室  作者:赵剑锋

姓名:赵剑锋 职务:孔子学院专职教师

海外经历:

2007.8-2008.6 印尼苏门答腊岛棉兰安得列中学汉语教师志愿者

2009.10-2010.6 古巴哈瓦那大学西班牙语高级进修生

2011.8-2013.5 墨西哥城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

题记:

黄昏礼赞白昼,暮年礼赞人生。

生命是一种漂泊,只有真正离开故土,远离亲人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好远好远。但这种漂泊不是盲目的,我们带着一份使命,我们秉持着一种精神,我们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身份: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于是,时间不是白过的,经过近一年的风雨洗礼,我的生命中比较坚定的部分呈现出来,化解为一种更有力的表情。

一年的时间能让人有多少改变?我在异国的土地上生活着,学习着,奉献着,感受着……从陌生到熟悉,从差异到认同,从青涩到成熟,如今,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刻,不禁自问,我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希望我留下的是一个中国人的挺立形象,是一个文化使者的馨香馈赠,而我带走的只有属于自己的千般回忆,和一枚初熟的“果实”。我愿意和所有人分享她的馨香……

(一)教学经验篇

(1)学校概况:

A. 我所任教的学校名为“安得列”中学.(ANDREAS),是一所基督教学校,位于苏门答腊岛省会棉兰的近郊.靠近乡村.设有幼儿园,初中(SMP),高中(SMA)和职业高中(SMK).约有学生400人,教师30人左右.

B. 学校全部13个班级都开设了华语课.每班每周两节.只有我一名华语教师,无华语陪同.学生的华语水平几乎全是零起点.因此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

C. 学校下午没有课,学生会去各种补习班.由于没有高考上大学的压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态度普遍涣散.

D. 学校的收费在所有私立学校中是最低的,因此大多是乡村的孩子.华人和原住民各占一半.普遍比较涣散,学生的华语基础和市中心的贵族学校的学生差距明显.

(2)初为人师的体验: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有朝一日能站在异国学校的讲台传播汉语一直是我的理想.而印尼成为了我为理想挥洒激情和汗水的处女地.作为回报,我收获了职业生涯中许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穿正装站在讲台,却还是不习惯扎领带。

第一次被一声声“老师好”包围,心中顿时升起一种自豪感。

第一次严肃地批评学生,才明白当老师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包容。

第一次瞥见学生偷偷地对你微笑,那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善意和崇拜。

第一次听到学生在用汉语和我说话,那份成就感顿时化作内心的无比喜悦。

还有太多的感触和感动吧,正是这些微妙的瞬间在激励着我继续走下去。

(3)教学经验初探:

A. 以启蒙为主,尽量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对华语学习的兴趣.,力求课堂活跃,对纪律涣散的班级,只能宽容处之.

B. 教学过程采用听说为主,读写为辅的方法.让学生多多操练对话,认真完成作业.学生普遍畏惧说话练习.读写能力更强.

C. 学校原有教材为《中文》(暨南大学出版社),但根本不适合做对外汉语的教材..因此采用《华语》和《快乐汉语》相结合来实施教学

D. 由于有投影仪,可以为学生展示"汉语世界"里丰富的中国文化,以及”快乐汉语”的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热情.对教学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

E. 特别的经验:装饰一个充满中国风格的汉语教室,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学校提供了一个单独的教室为华语课堂,教室中挂上中国地图,书法,还有学生用铅笔抄写的中国古诗,老师与学生的合影也一起挂在墙上.每次走进教室都会感到一股浓厚的中国气息.

F. 每个月设计一堂活动课,教学生剪纸或中文歌曲.很受学生喜爱.由于条件有限,书法的学习尚不能开展,小小遗憾.

G. 独自教学有时候会陷于狭隘的个人经验和偏见的漩涡.因此,志愿者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十分必要,可通过网络,更有效的是相互走访,实地感受彼此的差异和特色,这会给大家带来新的灵感和激情,我走访了棉兰的圣道学校和卫理学校,和韩江中学,扩大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H. 同时,领导的关心和勉励也很能促进我们随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随时强化我们作为志愿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春节前夕,国家汉办主任一行的来访就是一次极大地鼓励!

I. 中国文化的传播始终是我教学中的重点,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

1.视自身为中华文化的使者, 通过积极交流传递中华文化. 很多志愿者老师积极在印尼当地报纸发表文章,这是很好的方式.

2.在课堂上, 视学生的兴趣, 适时地导入一些中华文化的知识, 并与所在国的文化简单对比.例如,在印尼华人社群中影响深远的《弟子规》,就源于孔子的学说,因此向学生介绍孔子就容易许多了.又如: 印尼的国花是茉莉花,到处都弥漫着茉莉的清香,因此它们对中国的民歌《茉莉花》格外喜欢.

3.条件允许的,可以通过多媒体,如电影,视频等手段展示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 《圆明园》

4.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举办各样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活动: 如 演讲比赛, 制作灯笼比赛, 中文歌曲比赛, 书法比赛.

J 印尼学生在发音中的常见难点:

1)儿化音: 哪儿(nǎr), 学生经常把两个音分开读。经过反复纠正可以正确发音。

2)翘舌音:zhi, chi, shi, r ,学生经常读作平舌音。

3)撮口呼:ü,学生发音很难。如“桔子”、“去”、“体育课”。

(二)异国生活篇

(1)千岛之国的魅力:

印尼最有名的旅游胜地莫过于巴厘岛和多巴湖.我在圣诞节和中国春节期间有机会亲自体验一番,果然名不虚传.

巴厘岛----浸染着热带风情和印度教气息的千年海岸.原来海水真的可以绿得那么清澈,原来清晨出海就可以看到海豚,原来我是那么怕晕船。

多巴湖----天堂的样子,我前世今生的眼泪.一个让人萌生隐居冲动的地方……多巴湖之旅更使我领悟一个真谛:一个风闻美丽的地方,千万不可错过! 不要说,哦,那不过是一个湖嘛,中国有好多呢!------只因你并未亲眼见过!亦或,你见到的未必是她最美丽的地方,最美丽的时候! 因着多巴湖,我开始去发现这个千岛之国的美:荷兰时期的银行和邮局,中国风情的老街,以壁虎为图腾的马大族建筑……

万隆-----做梦都想去的热带花园。这是所有没到过印尼的国人也知道的城市。原来那里不仅有周总理的痕迹,还有壮丽的火山,有名的茶园,养生的温泉。

(2)热带岛屿的富饶:

最爱印尼的热带水果:椰子树与香蕉树装点着这个富饶国度的热带风情,木瓜与芒果宁静地生长在邻家的院落,红毛丹与榴莲的味道,将会永远留在每个志愿者的记忆中吧!

在印尼“问名水果”,让我的学生每人画一种自己最喜爱的水果在黑板上,那一刻,我成了他们的学生,也收获了我的“果实”。我永远记住了那闪烁一树的粉红果实:JAMBU(莲雾);还有在中国难得一见的SIRSAK(刺果蕃荔枝),SUKUN(面包果)。

(4)独自生活的考验:

和一般志愿者不同,我在印尼过着完全的独居生活.开始还怀疑自己的汉语能力是否会退化.其中的艰辛和历经的改变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命运将我放在了一个全面匮乏的环境之中: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人际圈子,精神资源,娱乐方式,这一切都在考验着我的生命力,积极还是消极,活跃还是消沉,这是一个选择!

从只有一张床,到拥有自己的房间.历时一个月.

从冷水冲凉到热水澡,历时一个月.

从没有厨房到自己做饭,历时两个月.

从没有冰箱,到有冰箱,历时两个月.

从没有网络到有网络,历时四个月.

从领不到工资,到领一半工资,再到领全工资,一直在争取之中。

总之,独自生活的这段日子,我获得了一个主要的人生经验:无论境遇如何,只要积极主动,生活就会有转机。

在每个夜雨时分,我告诉自己:我并不比墙上的壁虎更孤独,我并不比窗外的香蕉树更寂寞……

(三)异域文化篇

(1) 是“CHINA”,不是“CINA”!

来印尼之后一直想解开一个疑问:那个一向被国人反感的词汇“CINA”到底有没有贬义呢?有些人以为“CINA”不过是印尼语称呼中国人的一个词汇,本来就有的。其实并非如此!“CINA”一词在日本殖民统治印尼之前是没有的!那之前的印尼语称呼华人时,使用另一个词“TIONGHOA”,这个词是没有任何贬义的!但后来苏哈托政权上台以后,采取打压华人的政策,于是改用“CINA”称呼华人,后来的政府虽然取消了对华人的歧视政策,无奈这个词汇已经流传太久,积重难返。我们应当认识到,“CINA”这个词是带有贬义的!但一般的印尼人使用“CINA”这个词时,本来是没有恶意的,他们只不过是延续一种语言习惯而已,所以我们有责任尽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习惯”!每当被人称作“CINA”的时候,我都会耐心地强调说:“不好意思,不是‘CINA’, 是‘CHINA’或‘TIONGHOA’!!”

(2)印尼华人

棉兰是印尼第三大城市,也是华人聚居地之一。当地华人约有五十万,主要生活在城市,以经商为主,生活比较富足。子女受到良好教育。但年轻一代几乎不会讲华语了。

华人们都很关注中国的发展,内心很企盼中国走向更大的富强。他们在海外生活才更有安全感和认同感。虽然现在的华人已经归入印尼籍,但那份血肉同胞之情却从未改变过!当奥运圣火遭遇侵袭的时候,有印尼华人的愤慨之声!当祖国同胞遭遇地震打击的时候,有印尼华人的慷慨捐款!

如今,华人社会正掀起复苏华语教育的浪潮。一群有识之士致力于私人办学,大力倡导华语教育,誓要把三十多年华语禁锢的损失弥补回来。因此对来自中国的志愿者格外热情。

(3)印尼宗教

印尼人几乎全民都有各自的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以及孔教融洽相处。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教堂和寺庙鳞次栉比。信仰已经成为印尼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当地华人主要信仰基督教,佛教,以及拜天神。

印尼学校都设有宗教课程,这是很独特的现象,学生们从小就接受某种信仰的教导和熏陶,那会对他们的生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值得仔细考察一番。

(4)印尼社会之印象

印尼人口众多,国民素质普遍不高,贫富差距很大。每次路过农家小院,看到每家都有一群孩子在玩耍,不知该羡慕还是叹息……

印尼的物价很高。这是让我很意外的!因为普通百姓的收入都不高,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呢?原来印尼人一般都和家人住在一起,即使结婚后也如此。这就少了些住房压力,不必像国人那样一辈子当房奴。

印尼的交通有待改善。在印尼出行很不方便,如果没有私家车,真是寸步难行。飞机在欧盟国家一直被禁飞,火车也不发达。摩托车数量庞大,以致空气污染严重。噪声污染更是有苦难言!在印尼搭乘摩托车的感觉,怎一个疯狂了得!

在印尼的志愿者老师普遍没有安全感,这是真实的!一般的女教师都很少单独出门。我虽然每周会外出一趟,但总是提心吊胆,印尼的社会治安实在不太好,尤其我们语言还不算通,只要一说话,人家就知道你是外国人了!虽然大商场的保安会对你微笑,虽然菜市场的阿姨充满善意的目光,但只要一看到打扮奇异的人走过,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摸一摸自己的钱包还在不在?!但我依然背着印有中国国旗的背包四处走,那是我的自豪!

(5)“中国制造”在印尼

中国在印尼的石油和天然气投资项目越来越多。一些中国制造的品牌,如长虹彩电,海尔冰箱,联想电脑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台湾商品的影响力也很大。外出旅游时,当地人一般会以为我们是台湾游客。当我们说自己来自大陆时,他们立即用流利的华语推销起自己的商品。原来汉语已经成为世界流行的语言啦!那一刻心中涌出一股特别的喜悦。

感谢的话放在最后,却是最重要的。

感谢“国家汉办”一直以来对汉语教师的培养和关心。没有国家领导的支持,我们也许永远没有机会踏出国门。

感谢印尼政府和所有印尼朋友,你们的支持确保了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且拥有一段永生难忘的异国记忆。

感谢许多志愿者老师,这一年我们彼此扶持,一起走过。分别之后,彼此珍重!

人生格言:叩门的,就给你开门;寻找的,就寻见!

志愿者感言:汉语使我走出国门, 我让汉语走向世界!

作者:赵剑锋

上一条:光辉岁月 下一条:离别,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