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我校亚美尼亚斯拉夫大学孔子课堂成功举办“中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学术研讨会由斯拉夫大学副校长加吉克·萨尔基相(Gagik Sargsyan)以及世界历史与外国区域学教研室主任叶尔万德·马卡良(Ervand Margaryan)主持。出席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嘉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亚美尼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范勇、亚美尼亚斯拉夫大学校长阿尔门·达比尼扬(Armen Darbinyan),参加此次学术会议的还有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和多位亚美尼亚中国学专家、斯拉夫大学教师及研究生。

亚美尼亚中国学专家、斯拉夫大学教师及研究生纷纷宣读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这些学术报告内容主要涉及到了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汉语教学、外交政策以及当代社会与政治制度等多方面的议题。纳塔利·贡查尔-汗吉扬(Natali Gonchar-Khanjyan)在《中国文学中的诸葛亮和西方中世纪梅林形象对比研究》一文中,精彩地讲述了中世纪文学中中西方人物形象的差别;弗拉基米尔·鲁赞斯基(Vladimir Ruzhansky)在《中国和以色列关系历史发展研究》一文中,叙述了中国和以色列关系的历史发展情况;安东·埃夫斯特拉托夫(Anton Evstratov)在《中国对塔立班上台执政后的政策研究》一文中,探讨了塔立班上台执政后中国对阿富汗的相关政策方面的问题;而本尼亚明·马伊良(Beniamin Mayilyan)则针对中国和格鲁吉亚的关系问题在《中国和格鲁吉亚合作伙伴关系研究》一文中进行了详细说明。亚娜·玛格丽安(Gayane Margaryan)在《当简单的房屋变成堡垒》一文中,对中国的四合院和土楼的建筑特色做了精彩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建筑的古典美。卡琳奈·哈鲁秋尼扬(Karine Harutyunyan)在《中国与日本佛教对比研究》一文中,将中国与日本的宗教文化进行了对比。亚美尼亚斯拉夫大学孔子课堂本土教师大为(David Gritsenko)论述了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这一短篇小说的主题构思和结构特征,并以此表明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创作已经步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韩明杰分享了《汉语与俄语教学区别研究》一文,对汉语、俄语教学的不同之处做了简要介绍。

范勇大使高度评价了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性。范勇大使还与阿尔门·达比尼扬校长交流了许多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的名言,并指出,孔子的宝贵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斯拉夫大学世界历史与外国区域学教研室主任叶尔万德·马卡良对研讨会成功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并宣布此次学术会议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