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的风,四月的雨
一、节气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二、雨水——物候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中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 "一候職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繭劝。"此节气,水瞰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旗芽。
三、节气习俗
雨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在这一天,不管下不下雨都充满着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人们也都在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乞求着顺利安康。

(一)传统习俗丨回娘屋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二)传统习俗丨拉干爹
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三)传统习俗丨接寿
接寿习俗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四、节气农谚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雪渐少而雨渐多。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也因此出现了许多与农事活动有关的谚语。

春雨贵如油。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水是金汤玉浆,灌满粮囤谷仓。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麦田返浆,抓紧松耪。
顶凌麦划耪,增温又保墒。
五、节气诗词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雨水
长卿
卿本仙婕帐中花,奈何二月不还家。
鸿雁声声传消息,轻转飘洒满天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春雨
[唐]李商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